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曲谱知识 > 正文
教程

钢琴曲致爱丽丝五线谱(致爱丽丝钢琴谱中Am,E,还有打个框框的A是什么意思,哪位懂乐理的大侠可以告诉我)

  • 曲谱知识
  • 2023-11-24 09:12:35
  • 人气:
  • 作曲:
  • 作词:admin
  • 演唱(奏):
  • 唱法:
  • 语种:
  • 类型:
  • 来源:https://www.landipeixun.com/
  • 友情提示:图片经过缩放,在图片上点鼠标右键,选择“图片另存为”,即可保存《钢琴曲致爱丽丝五线谱(致爱丽丝钢琴谱中Am,E,还有打个框框的A是什么意思,哪位懂乐理的大侠可以告诉我)》到你的设备中查看原图!

很多朋友对于钢琴曲致爱丽丝五线谱和致爱丽丝钢琴谱中Am,E,还有打个框框的A是什么意思,哪位懂乐理的大侠可以告诉我不太懂,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,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,下面一起来看看吧!

致爱丽丝钢琴谱中Am,E,还有打个框框的A是什么意思,哪位懂乐理的大侠可以告诉我

XX:在.....之上在.......处

e:及;和;而且

以上的XX、e都是意大利文,在音乐中表达着不同的意思,但带框框的A我实在XX为力。不过这些不比f、mf、p、mp、D.S.等等等等的重要啦,不然钢琴老师会强调给你的。

致爱丽丝钢琴曲的由来

当贝多芬年近40岁时,他曾带过一个名叫特蕾泽·马尔法蒂的女学生,并对她产生了好感。此时的贝多芬心神荡漾,于是,在1808年写下了一首钢琴小品送给了这位学生,并在乐谱上题上了“献给特蕾泽”。

后来,这份乐谱就一直留在了特蕾泽那里,因为这首乐曲一直贝多芬未能公开,人们也不知道贝多芬曾写过它。直到40年以后,德国音乐家诺尔为写贝多芬的传记,在整理特蕾泽的遗物中才发现这个手稿,并在编辑出版的《新编贝多芬书信集》一书中将这份手稿里的曲子公布于世。

然而,由于诺尔发现这首乐曲时,谱纸上贝多芬的亲笔题字已经模糊不清,因此,这位音乐学家犯了一个错误,将“献给特蕾泽”误读为“献给爱丽丝”,后人于是以讹传讹,将诺尔的错误承袭下来,以致于使贝多芬的这首乐曲与“献给爱丽丝”这个名不符实的曲名成为一个无法分割的整体,因此,音乐学家们在编写音乐辞典、进行研究时,也就不得不仍称之为“致爱丽丝”了。

致爱丽丝为什么叫这个名字

伊丽莎白·罗克尔是德国的女高音歌唱家,也是男高音歌唱家约瑟夫·奥古斯特·罗克尔的妹妹。

1807年,14岁的伊丽莎白跟随哥哥来到维也纳,很快就被贝多芬所接纳,成为他身边数不多的朋友之一。

伊丽莎白后来嫁给了贝多芬的朋友。

贝多芬在创作这首乐曲时,两人保持着亲密的友谊,显然这首曲子是献给她的。

那段时间里,在贝多芬的生活中从来没有出现过叫爱丽丝或伊丽莎白的其他女子,爱丽丝是伊丽莎白的昵称。

可以确认的是,贝多芬十分喜欢她。

《献给爱丽丝》基于一个纯朴而亲切的主题这个主题把特蕾泽温柔、美丽的形象作了概括的描绘。

它在这支曲子里先后出现了十六次,因此,给人以极为深刻的印象。

好似贝多芬有许多亲切的话语正向特蕾泽诉说。

后半部分左右手交替演奏分解XX,犹如二人亲切地交谈。

《献给爱丽丝》全曲由五段组成。

A段用的是A小调,显得温柔而亲切。

然后,转到C大调,它是A小调的关系大调,情调顿时明朗起来。

这个曲调,感情更加明朗。

经过一连串快速音的过渡,又回到A段。

C段多用XX,气氛有了转换。

情绪显得严肃而稳重,好似作者在沉思。

接下去,出现了一个由三连音组成的乐句。

表现热烈的情感。

经过一段下行半音阶的过渡,又把乐曲引回到A段乐曲在非常优美和温柔的气氛中结束。

现美丽、单纯而活泼的少女性格的音乐形象。

钢琴曲《致爱丽丝》是德国作曲家贝多芬1810年所作。

作者将这首精致的钢琴小品献给伊丽莎白·罗克尔。

乐曲以回旋曲式写成。

一开始出现的主题纯朴亲切,刻画出温柔美丽、单纯活泼的少女形象。

这一主题先后重复三次,中间有两个对比性的插部。

第一插部建立在新的调性上,色调明朗,表现了欢乐的情绪;第二插部在左手固定低音衬托下,色彩暗淡,节奏性强,音乐显得严肃而坚定。

一连串上行的三连音及随后流畅活泼的半音阶下行音调,又自然地引出了主题的第三次再现。

乐曲在欢乐明快的气氛中结束。

钢琴曲《致爱丽丝》到底是贝多芬的作品还是理查德·克莱德曼作品的

贝多芬作曲,但是肯定没有贝多芬弹奏的版本,当时还没发明录音技术呢理查德只是众多翻弹版本的一个

贝多芬的《致爱丽丝》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写的

十九世纪伊始,贝多芬对名叫特蕾莎·玛尔法蒂(ThereseMaXXXti)的女学生颇有好感,曾写过一首《a小调巴加泰勒》的小曲赠给她,并在乐谱上为其题写了“献给特雷莎,1810年4月27日,为了纪念”的字样。自此,这份乐谱手稿就一直留在特雷莎那里,因此,他去世后在其作品目录里都没有这首乐曲。直到19世纪60年代,德国音乐家诺尔为贝多芬写传记,在特雷莎·玛尔法蒂的遗物中发现了这首乐曲的手稿。1867年,诺尔在德国西南部的城市斯图加特出版这首曲子的乐谱时,把原名《致特蕾莎》误写成《致爱丽丝》。从此,这首钢琴作品开始以《致爱丽丝》的名称在世界上广泛流传,而原名《致特蕾莎》却被人们淡忘了。

这首脍炙人口的经典音乐小品用回旋曲式写成,作品结构是ABACA。贝多芬的其它音乐小品如《孩子的梦》、《音乐小品》等也都是出色之作。

关于钢琴曲致爱丽丝五线谱的内容到此结束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
展开全文阅读
  • 本文地址:https://www.landipeixun.com/qpzs/2023-11-24/23139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