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 > 乐谱 > 正文

我的大学是谁写的(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前身)

教程
  • 乐谱
  • 2023-07-14 09:23:52
  • 人气:
  • 作曲:
  • 作词:admin
  • 演唱(奏):
  • 唱法:
  • 语种:
  • 类型:
  • 来源:https://www.landipeixun.com/
  • 友情提示:图片经过缩放,在图片上点鼠标右键,选择“图片另存为”,即可保存《我的大学是谁写的(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前身)》到你的设备中查看原图!

我的大学是谁写的(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前身)

目录:

我的大学是谁写的

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前身

中科大学校简介

华东政法大学

我的大学是谁写的

我的大学是谁写的

1、1959年9月8号,开学典礼,是难忘的一天。五九级,13个系的新生,有一千四百多名,学校小礼堂坐不下,所以,典礼在XXXXX学院大礼堂XX。郭沫若校长,作了题为“勤奋学习,红专并进”的讲话。郭老告诉我们,不红不专是懒汉,只专不红、只红不专,也都不行,必须要又红又专,红专并进。会上,朗诵了为我们撰写的校歌,《永恒的东风》:

2、我们非常崇拜郭老,喜欢模仿他的字体,喜欢模仿他朗诵诗歌的腔调,喜欢听他的报告。每次报告结束,郭老都要朗诵他的诗歌。1961年出访东南亚回来,报告结束后朗诵的那首诗,想忘也忘不掉:

3、郭老研究的古文,古得不能再古;郭老撰写的白话诗,白得不能再白。每次朗诵诗歌的时候,他都会习惯地、谦虚地说:“请允许我,为大家,朗诵,一首诗。”他那特殊的声调,把诗中某个字朗读得很长,像一条长长的、优美的抛物线,至今仿佛还在耳边回响。

4、郭老是一个巨人,却又平易近人。他对学生的生活,非常关心。五九年年底,郭老捐赠了两万元稿费,帮助困难学生添置衣被;还向学校赠送一部电影机。平时,郭老也捐赠稿费给学校,修建游泳池和改善教学设施等杂用开支。困难时期,1961年的春节,郭老及校系领导,还与留校学生一起吃年夜饭,发“压岁钱”。有时候,还送戏剧票给学生。我看过人艺的话剧《蔡文姬》和《虎符》,就是郭老送的票。在郭老的影响下,很多科学家,例如钱学森等教授,都给学校捐赠过。

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前身

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前身

1、钱学森是我国XX事业的奠基人,被誉为“中国XX之父”。他在应用力学、控制论和系统科学等多个领域做出了重大原创性贡献,开创了我国火箭、XX和XX事业。今年是XXXXX成立100周年,也是钱学森先生诞辰110周年,学校与新华网联合拍摄了微电影《永恒的东风》,纪念钱学森先生为创办中国科大所作的重要贡献,缅怀他波澜壮阔的一生。

2、微电影《永恒的东风》以钱学森的生平故事为切入点,展现他始终站在世界科技前沿,“以仰望繁星苍穹之态势,苦索国家民族之发展”,缔造以“科学家摇篮”著称的中国科大,为党和国家特别是“两弹一星”工程培养了大批新型技术科学人才的故事。

3、短短的微电影虽难以完整地还原钱学森先生波澜壮阔的一生,但老一辈科学家胸怀报国之志、潜心教书育人的家国情怀早已透过屏幕、穿过时光,深深感染着今时今日的科大人。钱学森先生影响了一个时代,更创造了一个时代。科大人将“迎接着永恒的东风”,不断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精神,无愧使命担当,不负伟大梦想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!

中科大学校简介

中科大学校简介

1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,简称“中国科大”,是中国科学院所属的一所以前沿科学和高新技术为主、兼有特色管理和人文学科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,它的创办被称为“中国教育史和科学史上的一项重大事件”。

2、中国科大是国家首批7所“211工程”和首批9所“985工程”建设的大学之一,也是唯一参与中科院“知识创新工程”的大学,是国家“珠峰计划”和“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”重点建设的名牌大学,九校联盟(C9)成员,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成员,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成员、环太平洋大XX盟成员,入选海外创新人才基地(共5个大学为清华大学、北京大学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、上海交通大学、华中科技大学)。

3、首批“2011协同创新中心”和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点建设院校,是中国“科技英才的摇篮”、“科技创新的重镇”、“科教结合的典范”和“科学文化的高地”,在国内外享有极高声誉,XXX总理梅德韦杰夫给予高度评价并称赞其为“世界一流大学”[1]。

4、“全院办校、所系结合”的办学模式。学校的每个系都和中科院一个或几个相关研究所对口合作,严济慈、华罗庚、钱学森等一大批科学家兼任校系领导,亲自为学生授课,把最新的科技成就和科研前沿课题介绍给学生,并承担制订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、编写讲义、指导学生XX等工作,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的学术视野,使人才培养始终站在知识前沿,站在XX们肩膀上的后备人才大大提升了创新能力。

华东政法大学

1、截至2018年5月,现有20个学院(含5个科教融合共建学院)、30个系,设有研究生院,以及苏州研究院、上海研究院、中国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。有数学、物理学、力学、天文学、生物科学、化学共6个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和1个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。[8]

2、截止2013年,有教学与科研人员1572人,其中教授551人(含相当专业技术职务人员),副教授643人(含相当专业技术职务人员),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42人(含双聘),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14人,XXX“”37人,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94人,国家级教学XX7人,中国科学院“百人计划”139人。

3、刘有成、朱清时、王 水、钱逸泰、施蕴渝、伍小平、周又元、郭光灿、侯建国、陈国良、吴 奇、李曙光、张家铝、张裕恒、俞昌旋、郑永飞、潘建伟、杨学明、李亚栋、万卫星、陈 颙、童秉纲、杨国桢、石耀霖、洪茂椿、吴一戎、李 灿、欧阳钟灿、包信和、马志明、沈保根、赵政国、谢毅。

4、数学、物理学、化学、地球物理学、生物学、科学技术史、力学、仪器科学与技术、材料科学与工程、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、电子科学与技术、信息与通信工程、控制科学与工程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、核科学与技术、环境科学与工程、生物医学工程、管理科学与工程、XX管理、公共管理、软件工程、安全科学与工程、统计学、生态学、地质学、天文学、哲学。

展开全文阅读
  • 本文地址:https://www.landipeixun.com/yp/2023-07-14/18965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