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曲谱知识 > 正文
教程

复音口琴谱(乐理识谱)

  • 曲谱知识
  • 2022-12-31 09:38:51
  • 人气:
  • 作曲:
  • 作词:admin
  • 演唱(奏):
  • 唱法:
  • 语种:
  • 类型:
  • 来源:https://www.landipeixun.com/
  • 友情提示:图片经过缩放,在图片上点鼠标右键,选择“图片另存为”,即可保存《复音口琴谱(乐理识谱)》到你的设备中查看原图!

复音口琴谱(乐理识谱)

目录:

复音口琴谱

乐理识谱

古琴音乐的历史及其重要作品

中国名著读后感

复音口琴谱

复音口琴谱

1、之前归纳了一批适合复音口琴曲谱,后来又整理了一些比较流行的或者好吹一点的,虽然适合口琴初学者的经典曲子有很多,但我觉得作为业余爱好者,尽量还是选择自己比较喜欢的曲子来练习,毕竟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,经典的曲目很多,但很多都在耳濡目染中听腻了,如果再去自己吹奏,可能兴趣都要变成折磨了。

2、初学者去吹这些曲子可能会很困难,但既然是初学,就不要害怕吹不出曲子,可以一个音符一个音符的吹,只要音符吹对了,哪怕很慢哪怕错误很多,心中都会有种自豪感,看,我吹出来了。所以我建议初学者可以先从自己最喜欢的流行歌曲下手,从兴趣入手的曲子哪怕错误再多,自己也是满足的。

3、我学口琴就是之前看《**》的时候萌生的想法,其实口琴很早就买了,一直没认真学过,直到后来看《**》的时候,被剧情**的哭唧唧,尤其是小枫在两军阵前自尽的时候,自直接泪奔,突然就想把里面曲子吹出来,一抒心中的郁闷,才开始走上这条“不归路”。。。。

乐理识谱

乐理识谱

1、概括:这道题是薛就吓同学的课后语文练习题,主要是关于音素,指导老师为叶老师。音素音标属于一种直注式音标,在不改变单词拼写的情况下,在单词元音字母,以及辅音字母上方标注符号解释单词读音。

2、狭义的现代汉语,即普通话中有32个音素.它们是a o e u 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r z c s(这些是一个字母代表一个音素的,共22个).i--bi的i;zi的i;zhi的i(一个字母代表几个因素的,共3个) .er ng zh ch sh(两个字...

3、音素是根据**的自然属性划分出来的最小**单位.从声学性质来看,音素是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**单位.从生理性质来看,一个发音动作形成一个音素.如〔**〕包含〔m〕〔a〕两个发音动作,是两个音素.相同发音动作发出的音就是同一音素,不同发音动作发出的音就是不同音素.如〔**-mi〕中,两个〔m〕发音动作相同,是相同音素,〔a〕〔i〕发音动作不同,是不同音素.对音素的分析,一般是根据发音动作来描写的.如〔m〕的发音动作是:上唇和下唇闭拢,声带振动,气流从鼻腔冲出发音.用**学术语来说,就是双唇鼻音.

4、音素一般用国际音标(IPA)标记.国际音标是国际上通行的一种记音符号,由国际**协会于1888年制定并公布,后经多次修改.用国际音标记音,一般用方括号〔 〕标明.

古琴音乐的历史及其重要作品

古琴音乐的历史及其重要作品

1、? ? ? ?古琴谱最早是用文字来记录的,也就是文字谱。文字谱是用文字记述古琴弹奏指法、弦序和音位的一种记谱法。我国现存唯一的文字谱是《碣石调·幽兰》,它由六朝梁代丘明传谱,原谱则是唐人手抄的卷子。由于文字谱过于繁复,使用不便,经唐代琴家曹柔减化,发展成为减字谱。

2、? ? ?今日我们所能见到的古琴谱,又名减字谱,相传为唐末曹柔发明,减字谱一?般为四部分,上方记录左手指法,下方纪录右手指法,左上为左手按弦用指,右上为所按徽位,下方外部为右手指法,内部为所弹、按弦。除此之外,减字谱还有续部、注释,一般用来标示音的细微变化。但由于减字谱无法记录每个音的时长,故而造成了大量琴曲的失传。现存有150多部古琴谱,包含着3000多首古琴曲。

3、?? ??据统计,现存的古琴曲中有三千多首是古代流传至今的曲目,这笔丰厚的遗产使古琴成为当今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一件乐器。而这都要归切于古琴独特的记谱法——减字谱记谱法。唐代以前,古琴的乐谱是用文字记载的,称为文字谱,极其繁复。一个指法要用一句话记录,一首曲子记下来往往比一篇文章还要长。鉴于这个原因,晚唐一个名叫曹柔的人发明了减字谱,即在文字谱的基础上,将一句话中的关键字摘出,每字各取简洁的一部分,再将这几个部分拼为一个“字”。减字谱实际上就是指法谱。因此,唐代之后的大量琴曲都流传到了今天,而唐代之前的琴曲大部分则失传了。目前所知的中国最古老的一份古琴乐谱是古琴曲《碣石调·幽兰》的谱子,相传为南朝梁代的丘明传谱,它也是流传到今天惟一的一份文字谱,为唐朝手写卷,原件现存于日本东京博物馆。

4、?? ??古今中外的音乐谱种类很多,最简单而粗略可以归纳为两大类:一种是以表达音阶高低节奏快慢为主的“音阶谱”,例如?中国的工尺谱,西洋的五线谱等;另一种是以表达乐器的演奏技巧为主的“手法谱”,古琴谱就属于这一类。

中国名著读后感

1、《中国传统音乐乐谱学》内容概要:全书拟选取最具代表性的记谱法和乐谱为切入点,分别论述乐谱的功能、形成变易、乐谱中的时代地域阶层流派特点、中国传统记谱法的外传、外来记谱法的吸纳与运用、中国传统记谱法的种类及其解读、中国传统乐谱的特色及其乐学内涵美学意蕴等……

2、《中国传统音乐乐谱学》读后感,来自亚马逊卓越网的网友:本书试图运用民族音乐学、音乐史学的研究方法,借鉴相关学科(如考古学、文学学、文化学、历史学、民族学、民谷学等)的资料、理论、知识和研究成果,对中国传统音乐的记谱法、乐谱,作一较为全面系统的综合研究……

3、中国传统音乐乐谱学的读后感,来自当当网的网友:关于《中国传统音乐乐谱学》的学术失范由王耀华担任主编的《中国传统音乐乐谱学》(福建教育出版社2006年12月版)的出版宗旨是:“对硕士、博士研究生进行教学”的专业课程之教学参考书(总序)。显然,它应该给学子提供全面的学术信息和专业研究的学术示范。除了我在第4点提到的学科任务混淆的问题外,还存在统编不力,学术失范的问题。学者之间的不同观点之争,代代相传,有力地促进了学术发展。频繁激烈的学术论争,促使学术研究向着纵深发展,我国现存的《庄子》、《墨经》、《公孙龙子》、《荀子》、《声无哀乐论》等不可多得的原创性著作,均是学术争鸣的产物。这也反映了古代知识分子不囿于门户之见的特点,体现了子学**的活力。作为研究室教育的教材,更应该重视不同观点的交锋,将学生引向学术前沿。而《中国传统音乐乐谱学》的失范,可以举例若干。例如,没有介绍批评古谱学提法的著作和**。如王德埙的《中国乐曲考古学理论与实践》(贵州**版)、《乐曲考古学的一个法则、手段以及学科问题》(《星海音乐学院学报》1994年1-2期合刊)、《再论中国乐曲考古学的学科命名》(《星海音乐学院学报》1999年1期)。《中国乐曲考古学学科命名研究综述》(《乐府新声》2000年3期)。等多篇;在“声曲折”问题方面,在其“参考文献部分”,提到了李娜等人的综论,却没有王德埙的《“声曲折”述评》(《音乐研究》199年2期)。在宫调研究部分,刻意不提王德埙的《论楚、瑟、平三个调与公孙崇的七弦琴仲吕宫弦式——琴曲》(《中国音乐学》1992年2期)。参考贵州学者的的“附记近李娜有《“声曲折”研究综述》载《音乐研究》2002年1期。文章从纵向综述了“声曲折”的学术源流,所归纳之“乐谱说”、“曲线说”、“曲谱说”、“旋律谱本说”、“乐符说”、“音韵说”等六说亦简明扼要。但拙作《“声曲折”研究述评》校《汉书,艺文志》的b行……

展开全文阅读
  • 本文地址:https://www.landipeixun.com/qpzs/2022-12-31/4205.html